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5年再造一个长三角!郑栅洁最新发声,信息量很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1:31:00    

7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郑栅洁 图源:国新网


郑栅洁表示,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回过头来看,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总的来看,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这里有7个方面情况值得给大家作个介绍。


第一,经济发展。


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们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今年在全国两会期间,跟大家介绍有关方面的情况,讲了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另外一个概念就是,相当于我们国家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这三个省的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前4年我们的经济增速平均在5.5%,可以说,我们国家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创新驱动。


“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我们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来看这5年的投入和产出。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我们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创新制高点。我们从海陆空全方位来看。海上,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我们集齐了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陆上,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天上,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等等。


这些“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彰显了中国创新的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带动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很多领域加快从量变到质变、从中低端到中高端、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转变。事实证明,“脱钩断链”、打压遏制只会增强我们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只会加速我们自主创新的进度和突破。


第三,民生福祉。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正在实打实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先从宏观上看,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


再从具体领域来看,教育方面,为了让教育更公平更普及,我们推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97%,比“十三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


医疗方面,为了让群众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现在总数达到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无到有、惠及4亿多人次。


在大家都关心的“一老一小”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超过1.8亿,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每5年都增长了1岁。


在涉及千家万户的出行方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加速完善,“十四五”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过1万公里,截至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是其他国家总和的2倍,生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当天到”“次日达”,交通出行和快递服务更加高效。


每一个数据和每一个变化的后面,都是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升,民生无小事,我们紧盯百姓身边事,一件一件办实办细办好。


第四,治理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加快转化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能力,这里我讲两个情况。


第一,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民营企业增加到5800多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40%。


第二,中国的组织动员和行动能力越来越强,举例来说,今年1月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灾后30分钟后中心区域开始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数小时内载有救灾装备和人员的救援飞机就已经抵达,当晚受灾群众就住进了防灾帐篷、吃上了热饭热菜,这就是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治理效能的稳步提升,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刹住了不少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祛除了一些多年难以祛除的顽瘴痼疾,解决了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在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第五,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底色,这五年的成效集中体现在增绿、治污、用能、循环四个方面。


“增绿”全球最多,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治污”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比“十三五”时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用能”更加清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我们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这个比例还会提高。


“循环”快速发展,每年生产钢材中,20%以上的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相信大家都能切身感受到,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东西还是南北,蓝天更多了、风景更美了、生活更环保了。


第六,安全保障。


“十四五”以来,我国的粮食、能源、产业、国防等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粮食方面,“十四五”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目前累计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粮食产量排名前两位的黑龙江、河南两省面积的总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能源方面,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即使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这些用能最高峰时段,群众用能需求都得到有力的保障。


产业基础方面,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底气更足。


同时,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不断提高。


第七,大国担当。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中国以实际行动引领全球绿色发展、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维护世界公平正义。我们坚定履行“双碳”承诺,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国取得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合作成果惠及共建国家,在产业、交通、就业、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许许多多的重大进展和成效。比如,印尼雅万高铁工程建设累计带动当地5.1万人次就业,开通运营1年多来累计发送旅客量超1000万人次,当地人普遍认为这条高铁“科技感十足”,为印尼经济发展带来了“加速度”。


中国坚决站出来反制贸易霸凌,坚定捍卫自身正当利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以超大规模的市场和超强的制造能力,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贡献中国担当。


郑栅洁表示,回顾“十四五”这五年,遇到的困难问题比预计的要多,取得的成果成效比预期的要好。和大家一样,我们都是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前进的道路上任何时候都会有困难挑战,但是这难不倒我们、更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经过“十四五”这五年,我们的制度优势更加巩固、创新活力更加强劲、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四五”必将在中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未来,我们也充满信心,“十五五”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来源:国新网、长安街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