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打官司往往意味着费时、费力又费钱。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既能快速解决问题,又能节省成本的方式来解决矛盾纠纷?近日,晋宁区司法局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成功调解了一起“借款+生产经营”纠纷,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出借人陈某与高某是夫妻,和借款人华某有经营合作关系。2021年,华某以个人资金周转为由,向陈某借款38000元,高某长期与华某合作,帮华某拉运货物,但是运费一直未结清。陈某与高某多次向华某催讨借款和运费,但华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于是陈某与高某向二街司法所申请调解。
调解当天,调解员分别听取了陈某、华某对借款和运费结算的详细陈述,耐心记录下他们的诉求。但在说到运费结算时因双方认可的金额不一致,调解陷入僵局。调解员并未气馁,在短暂休息后,开启第二次调解。调解员从双方合作经营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核对协商出双方认可的金额。最后,双方协商同意华某向陈某与高某分三期还款。
为保证调解协议得到履行,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纠纷反复导致司法资源浪费,调解员及时联系了晋宁区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随后,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工作人员带领双方当事人到晋宁区人民法院,对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法院依法审查后制作相应的民事裁定书,赋予了该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这一案件从进行人民调解,再到区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仅用1天时间便为纠纷划上了句号,双方当事人对工作人员连声道谢。“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解纷工作机制不仅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费用,同时还修复了双方当事人的合作关系,也弥补了人民调解协议当事人易反悔、难执行的不足,有效地解决了人民调解“调而不结”的问题,给纠纷当事人吃下了“定心丸”。
“质”字当头,“快”字为要,“效”字为尺。下一步,晋宁区司法局将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沃土,锚定人民调解这一基础性环节,全力推广“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协同机制,激活两者融合效能,让解纷更高效、群众少跑腿,实现“零距离”司法服务,真正做到暖心调解,高效解纷,让法治温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佟薇
编辑:姜蕾
审核:赵茜
二审:陈唯一
终审:许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