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时节天气逐渐由暖变热,随着气温升高,五月的岭南也开启了“蒸笼模式”。暑热渐盛、雨水丰沛,进入一年一度的“龙舟水”时期,呈现高温与多雨交替出现。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睡眠研究所所长、主任中医师祝维峰教授介绍,中医视角下,“暑、湿、热”三气交织,很多人出现湿邪困脾、热邪扰心、暑邪耗气的情况,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心烦失眠、疲劳等症状。他提醒:“小满时节养生需注意——防暑防湿防内热,护脾护心护阳气。”

清热解暑,莫伤脾胃这把“老火”
俗话说:“小满小满,江满河满,湿困脾土运化难”。小满时节雨水多、湿气重,易伤脾胃。祝维峰介绍:“岭南人的养生智慧像煲汤的火候——既要清热祛湿,又不敢过度寒凉,生怕伤了脾胃这把‘老火’。”
他表示,在饮食调理上宜清淡,一方面应注意少食生冷油腻,适当用薏米、赤小豆、山药等健脾利湿;另一方面可以添加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莲子、苦菊、蒲公英等清热燥湿。而对于肥甘厚味的动物脂肪、辛辣燥热的辣椒、生葱以及海虾、牛羊肉等这些有助于生湿助湿的食物要尽量少吃,避免内热积聚。
“‘蒸笼模式’下,应先调脾胃而后安。”祝维峰指出,面对湿热交织,养生需先健脾胃,避免湿邪滞留引发疲乏、食欲不振,此时可常按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凹陷处)等穴位,每日每穴按摩3-5分钟,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春夏养阳,柔和运动莫伤心液
“小满养生之道,贵在顺应天时,依四时调摄,而防治于未萌。”祝维峰认为,夏季属阳,五脏属心,而随着四季转换,“小满”时节正是阳气逐渐增多至“初步饱满”的时候,人体阳气处于相对旺盛时期,因此夏季是补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节,宜养护心阳,即“春夏养阳”。
他介绍,中医常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小满时节也应顺应夏季昼长夜短,适当早起接受阳光以助阳气生发;要多晒太阳,养护心阳,从而把体内的阳气散发出来,气血通畅而不困于痰湿。
在运动方面,祝维峰建议可以选择一些柔和的运动,比如晨练八段锦、太极拳养心,日间户外散步采阳,运动至微微汗出即止。他特别提醒:“汗出过多会耗伤心液,切忌大汗伤津。还需注意运动后饮温水,勿贪冷饮。”
小满养生食疗方
1.淮山茯苓赤小豆猪腱汤
材料:赤小豆50克,淮山50克,茯苓50克,猪腱肉50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做法:将赤小豆、淮山、茯苓、陈皮洗净、浸泡,陈皮去瓤;猪腱肉洗净,整块不刀切;将材料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煮沸;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调入盐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利水祛湿。
2.太子参南芪(五指毛桃)莲子瘦肉汤
材料:太子参20克,五指毛桃20克,莲子20克,瘦肉200克,姜枣适量。
做法:将瘦肉切小块洗净,太子参、五指毛桃、莲子等材料洗净;瘦肉先出水过冷水,后加入上述材料一起放入汤煲里,加七八分满清水,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煲1小时,出锅之前根据自己口味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心安神,健脾祛湿。
策划 | 龚丹枫 王倩
统筹 | 林清清
文 | 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徐心怡
插画海报 | 李焕菲
粤语音频 | 林清清
编辑: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