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汇报:实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实地考察是深化认知的生动课堂。怀着探索新时代乡村发展路径的求知热情,我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怀并留下治理经验的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作为一名观察者、学习者,近距离触摸这片热土的振兴脉搏,感受其如何将宏伟蓝图转化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实景,正是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这一根本要求的生动诠释。
追寻思想之光,体悟为民初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行走在塔元庄,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与战略远见无处不在。村史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资料,无声诉说着他在正定期间深入基层、擘画“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蓝图的动人往事。展柜里陈列的泛黄规划手稿、田间调研的老照片,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语言,它们清晰地勾勒出“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早期实践脉络,深刻揭示了塔元庄今日辉煌的源头活水——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这是村庄发展最持久的精神动力,也为新时代青年理解“初心使命”提供了最鲜活的教材。
解码产业密码,见证创新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塔元庄的实践则证明,“科技赋能”是激活这片“金山银山”的关键密钥。塔元庄的活力,在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中喷薄而出。步入智慧农业生态园,科技赋能农业的画卷令我惊叹: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节着大棚内的气候,无土栽培架上绿意盎然,物联网技术让传统农事焕发新生。解说员介绍,这里的高效产出正是村庄富裕的基石之一。在村集体支柱企业“同福”公司,标准化的生产线源源不断地输出着健康食品。管理员介绍,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坚守品质”与“持续创新”是他们不变的信条——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展新渠道,让“老品牌”焕发“新魅力”,将“土特产”打造成市场的“金招牌”。这些生动的实践深刻也启示着我们,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地激活产业内生动力,未来一定要以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聚焦幸福养老,感受政策温度
“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塔元庄的发展成果,最终惠及村民福祉,其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村内的养老驿站设施齐全、环境温馨,处处体现着对老年群体的细致关怀。驿站内不仅设有基础体检的“健康小屋”,更引入“互联网+养老”平台,提供便捷的在线医疗咨询和紧急呼叫服务。此外,驿站还配备了适老化智能设备,如大屏幕操作终端、简易版应用程序,方便老人与外界沟通、获取信息。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塔元庄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通过科技赋能和政策支持,让老人享受有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这种将科技便利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模式,是村庄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务实探索和创新举措,成功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愿景转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从理念到实践的基层转化。
汲取奋进力量,砥砺青春担当
塔元庄之行,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实践的启迪。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源于对新时代科学理论的坚定践行、对人民福祉的孜孜追求和对创新发展的不懈探索。“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胸怀“国之大者”,更要脚踏实地,关注“民之关切”。塔元庄人用“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出的幸福画卷,正是对我们最有力的鞭策。未来,我将把此行所见所感内化为前行动力,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专业领域内深耕细作,努力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实践力量,让青春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红色导师点评:韩池同学深入基层,从塔元庄的民生实践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内涵。望其日后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让青春在服务人民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汇报人:韩池(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4级农业管理专业学生)
红色导师:米佳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