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破壁融合育新人:川美这场“艺术+思政”育人实践引发全国媒体关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6:02:00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5日讯 当灵动线条勾勒出城市发展脉络,当传统木雕诉说着乡村振兴故事,这场发生在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思政”育人实践,正在书写新时代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

5月23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频、中国网、光明网、华龙网等全国4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川美“大思政工作坊”成果展现场,见证了艺术创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化学反应”。

刘国枢于1959年创作的油画《飞夺泸定桥》被中央电视台《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报道

步入工作坊,视觉与思想在这里交融得到充分体现,艺术不再是单纯的审美表达,思政也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二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在川美,“艺术+思政”育人实践绝非流于表面的形式创新,而是一场立足教育本质、顺应时代呼唤、面向未来发展的综合性深度探索。

立足教育本质,实现课堂+实践“双轮驱动”

在理论课堂上精准滴灌,于实践活动中浸润滋养。立足教育本质,川美创新打造“艺术+思政”实践育人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

在理论教学维度,川美推出“艺术家讲思政”育人新范式。102岁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老艺术家刘国枢携《飞夺泸定桥》,分享创作背后的烽火岁月;庞茂琨教授以《彝家新村欢迎您》《开天辟地——中共一大会议》等重大主题创作,解码艺术家的时代担当;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黄山教授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项目”的《幸福新时代》,畅谈创作中的艺术求索。艺术家们纷纷走上讲台,以亲身经历与艺术感悟,为学生们呈上了一场思想盛宴。

“红岩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和“红岩文化进校园示范教育基地”揭牌

在实践育人方面,川美以全国首创的“大思政”工作坊为基础,开辟了育人新场景。从遵义革命圣地的红色热土到上里古镇的岁月长廊,从多民族共生的边疆村落到酉阳乡村振兴的田间课堂,学校引导学生关注红色文化、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乡村教育,将思政要素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构建起专业技艺训练与德智体美劳等多重育人要素深度融合的立体实践内容。

“正气清风——2023重庆市廉洁文化作品展”开幕

“长征星火·石榴花开:遵义艺创美育实践专项工作坊”“金属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工作坊”“认同与互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艺造工作坊”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大思政”工作坊在川美校园里成长起来,成为了全市乃至全国的教改样本;20余门国家级、重庆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和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川美校园落地,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回应时代需求,以艺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艺术+思政”的协同驱动催生了艺术赋能的强大效能,其产生的影响力既关乎国家形象的宏伟塑造,也渗透于地域形象的细腻描绘,更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国家形象、地域地标到社会美育,都有川美的身影:

在塑造国家形象上,学校参与设计奋进新时代重庆单元、打造冬奥会海报,勾勒时代发展壮丽画卷;积极举办亚洲绿色设计周、丝路长廊·宴四方国际巡展、国际光影艺术节等盛会,用艺术盛宴搭建国际沟通桥梁。同时,积极推动设计人才培养改革,将“专业技能”与“社会主题”深度融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力。自二十一世纪十年代起布局航天产品工业设计以来,学校持续与“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合作,承担了登月航天服等重要装备工业设计任务,多项设计成果在神舟载人飞行任务中成功应用。

师生参与设计“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重庆单元
学校参与中国登月服外观工业设计

在服务地方发展上,对城市景观 进行空间重构;在产业升级上,借助重庆工业设计中心,打造制造业设计服务综合体,聚焦高端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推动美学与现代工业深度融合。川美还将目光投向广大乡村,不仅打造了重庆石柱中益乡、酉阳花田、璧山莲花穴等典型案例,还面向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省区市开展了600余个艺术乡建等项目,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砖加瓦。

重庆酉阳叠石花谷乡村艺术季

在扛起社会责任上,川美每年面向200余万公众举办100余场高规格高质量展览,连续21年举办“开放的六月”毕业展活动,每年举办300余场公教活动,向300余万线上线下公众开放;2019年起实施“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以社区在地创作工作营、社区文化讲堂、社区空间改造等形式,持续推动艺术与社区的互参;开展“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展”,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建设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智库,增强城乡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

面向未来发展,以主题创作引领价值塑造

艺术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璀璨明珠,更是驱动未来发展的澎湃引擎。“命题里有国家,画笔里有使命,作品里有人民”,正是四川美术学院在高等美术教育新征程上的坚定信念与行动指南。

川美把主题创作当成重头戏,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学校不断鼓励和引导师生,从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里找创作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实践中找创作题材,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找创作灵感。

学校6件作品通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验收

近年来,川美在主题创作领域成果丰硕,先后组织开展了20余次主题创作活动,举办了“艺绘新时代主题创作展”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题展览。这些展览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国家的发展成就、时代的进步风貌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股正能量。同时,川美组建巡展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乡村、工厂、各类学校等基层单位,举办巡回展演近百场,吸引参观人次逾百万,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实地参观和深度探访,来自全国的主流网络媒体记者纷纷为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思政”的育人实践点赞,声称:“这是一场立足教育本质、顺应时代呼唤、面向未来发展的综合性育人探索。”

在校内,“艺术+思政”育人实践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艺术与思政的深度融合重构美育范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于国家,它以艺术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多维赋能,将美学精神转化为服务城乡更新、产业转型、社区治理的实践动能;置于更宏阔的历史坐标下,它更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使命,通过艺术创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时代共识,以审美实践促进人民精神世界的丰盈与升华,彰显着艺术院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闪电新闻记者 刘萌 重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