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后,红色旅游迎来热潮。看AI修复的抗战老照片、听“数字人”讲述革命故事、沉浸式观看红色实景演出……数字技术加持,山西红色旅游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层出不穷,让红色文化更加可看、可听、可感知。
数字焕活红色文化
“狮脑山战斗指挥所旧址”场景重现、45件文物三维数据、183件文物二维影像……指尖轻轻划过手机屏幕,丰富的内容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红色历史的长河中。
暑期,百团大战纪念馆VR数字展馆每天接待大量青少年游客。“身临其境,历史正以全新方式‘活’起来。”来自忻州的初二学生刘航宇借助VR设备,“穿越”到战火纷飞的正太铁路爆破现场。讲解员介绍,馆内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生动呈现百团大战的激烈战斗场面与历史画面,让观众直观领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目前已吸引29.34万人次“云端”参访。
数字化、互动化是红色旅游的新趋势。近年来,山西各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创意和新表达方式,加快数字赋能,焕活红色资源。
长治市武乡县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重要机构长期驻扎于此。在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内,可以清晰地看到,1190个八路军红色旧址被精确标注在武乡县的地图上。
如何让游客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武乡县运用数字技术,让红色资源从档案馆里的资料、博物馆里的展陈中“走出来”“活起来”。目前,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等20多处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设置了数字互动体验区,吸引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冀南银行的存款是怎么来的?”“抗战时期如何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前方战场做好医疗保障?”站在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的数字长卷前,游客穿越到80多年前,向战斗在太行山的卫生员、学生、记账员等提问。记账员流利回答道:“存款一部分是八路军军费和筹措的资金,还有一部分是吸引当地老百姓将钱存到银行,我们也会付给储户利息。”
作为全国首家以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这里汇聚了近3000万字文史数据。跃马太行、众志成城、烽火热土、抗战堡垒等展区巧妙相连,刚步入馆内,是将星云集的大屏幕,游客点击开启、双手缩放,查看太行群英的数量、红色印记的统计、了解将帅数据、战役过程、人物关系;身着灰蓝色八路军军服的数字人“红星杨”是馆内“明星讲解员”,耐心为游客解答历史问题;在“众志成城”展区,40余幅武乡籍抗日英雄的AI复原照片集中亮相,女扮男装参战的王九焕、“地雷大王”王来法等英雄形象不仅被赋予鲜活色彩,还以动态形式重现历史瞬间。
武乡县全域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游客中心负责人赵娟介绍,该馆整合了《武乡县志》和中华英烈网的海量数据,开发了在线与革命先辈对话、看AI修复的抗战老照片、听“数字人”讲述历史故事等项目,这种数字化的展示场景不仅能够让观众深入了解历史,还可以通过交互式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让八路军文化可看、可听、可体验。
创新互动体验场景
除了传统的展览展示,红色文化也正在以沉浸式体验、红色主题游戏互动等形式走近更多年轻人。
冲锋号一响,和八路军一起并肩作战、冲锋陷阵……在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景区的太行数字体验馆,游客以游戏的方式沉浸式体验保卫战,通过送物资、射击互动“参与”到八路军的战斗中。“孩子刚好在课本上学习了相关历史知识,就想着带他来看看。在景区训练营可以尝试模拟火箭弹发射和乘坐装甲车,还有讲解员讲述红色文化故事,特别有教育意义。”来自吕梁的王桐专程带着孩子来参观,追寻红色足迹。
志愿者讲解员介绍,通过打造麻田八路军总部片区、桐峪1941以及十字岭突围战历史文化园三大核心景区,左权成功推出了“红色左权”品牌,让游客们能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入了解历史。走进桐峪1941小镇,桐峪东方红电台、新青年印刷社……再现1941年太行山“小上海”的街景风貌。最新推出的大型沉浸式剧目《桐峪保卫战》备受青睐。游客化身“战士”,亲历动员大会、突击行军、夺回桐峪、全城搜捕等主题板块,在实景互动中感受革命先辈坚定的信仰与无畏的勇气。“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参与了这个大型剧目,就像真的回到1941年一样。”参与体验的游客袁琪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七一”期间,桐峪1941小镇全面开启“红色燃动计划”,以创意短视频的形式记录红色之旅,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小镇接待人数逐日攀升,日均接待超500人次。
武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红色题材剧情推理游戏。《闪闪红星》《末班车》《兵临城下》等一批红色剧本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这些剧本通过精妙的剧情设计,让玩家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历史。比如在《兵临城下》剧本里,通过角色扮演、剧情推理与历史回溯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参与者重回1937年山西朔县的烽火岁月,重温革命先辈的英勇抉择。
“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正在成为年轻人走近历史最重要的方式。”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杜慧表示,红色旅游想要持续焕发生机,要推动个性化体验升级,通过引入数字科技、串联周边旅游业态等方式,增强游览的沉浸感与连续性,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红色剧目沉浸式演绎
7月1日,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沉浸+互动”专题课堂吸引不少游客共赴初心之约。情景剧《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作刀》以舞台化叙事重现革命青年以笔为戈的抗争图景;革命文物故事《一枚会徽》则通过实物展陈与口述历史结合,让观众透过一枚锈迹斑斑的会徽,触摸到20世纪30年代爱国青年的热血温度。在革命场景感召下,游客纷纷加入浩浩荡荡的群众队伍,将现场气氛烘托到高潮。
在武乡县太行龙湖畔,随着冲锋号和连串炮火声,大型红色实景剧《太行山上》上演,以“行走式”观演模式,运用声光电等特效,震撼演绎太行军民的抗战故事,这部剧从2023年6月起,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实施免费观看,成为武乡弘扬太行精神,开展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立体课堂”。
今年“五一”假期,大型实景剧《首战平型关》在灵丘县平型关大捷遗址上演,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军民鱼水情的感人场景。同时,从旁观者到剧中人的身份转变,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立体深入的历史体验感。
近年来,山西还编创了情景剧《四年》、实景剧《左权》、红色舞台剧《漳水回澜》等红色演艺作品,凭借技术创新、情感共鸣与沉浸体验的多维突破,让革命历史从教科书走入年轻人心中,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赵娟表示,红色旅游如今更多地向多元场景转变,当游客获得更加沉浸的旅游体验,红色旅游将更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推动红色文化赓续传承、深入人心。(刘聪)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勾文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