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五月的浙江省嘉兴市,绿意盎然,风暖昼长,奏响了属于初夏的序曲。步入嘉兴市多个村庄,一幅幅幸福美景出现在眼前: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的一家家民宿和农家乐方兴未艾,曾经的“养猪村”现在依托生态优势,盘活闲置资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南湖区重点打造的“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核心区游人如织,“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户增收;海宁市长安镇天明村依靠新农人带动,积极发展花卉种植和直播电商,在村里种出一片“花花世界”……
嘉兴既有国际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也有千年农耕记忆的美丽乡村;既有千亿产业集群,也有让都市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披露数据,2024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49元,绝对值连续二十一年保持浙江省首位,增长5.2%。嘉兴市各地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2024年,嘉兴市85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总收入达51.7亿元,年经营性收入达25.8亿元。
一个个乡村蝶变的故事正在嘉兴上演着,蹚出了强村富民的“样板路”,描绘着令人心向往之的乡村未来。近日,记者探访了嘉兴多个县(市、区)的村庄,寻找其给出的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的答案。
吃上“旅游饭” “沉睡”资产变身“活力股”
白墙黛瓦的自建房鳞次栉比,花卉竞相吐艳,房前步道洁净如新,行道树绿意盎然,房后小河潺潺流淌,竹子随风摇曳……在横港村,小桥、流水、人家,融合成了一幅水乡特色画卷。
“2013年之前,我们这里几乎户户养殖生猪、湖羊,导致河里污水冒泡,空气里充斥着臭味。”横港村党总支书记张林回忆道,“到了2016年,村里启动了美丽乡村整村打造计划,有着30多年生猪养殖传统的横港村实现了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
农村环境整治不仅带来人居环境的改善,更让村民看到了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带来的切实红利,横港村翻开了“美丽经济”的新篇章,一幅由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元素组成的多元化发展蓝图在横港村徐徐打开。
在张林的带领下,记者行至村子北岸的临湖步道,7幢别具一格的民宿成为了新的亮点。“这些民宿都是村里闲置的房屋资源改造而成,由一家旅游公司租下并精心经营。例如‘玫瑰庄园’民宿,以前是村里一处闲置旧校舍,改造成民宿后,房间每晚的价格在400元左右,旅游旺季时价格更高,为村子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张林兴奋地介绍道。
走进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五彩斑斓的农民画墙绘格外吸人眼球。“我们有句话,叫‘放下锄头、拿起画笔,绘就美好生活’,乡村旅游要有灵魂,通过挖掘农民画非遗传承,包括造船跟糖糕板雕刻,把非遗展馆建在景区村庄,让村子更有文化内涵、更有特色活力。”胜丰村党委书记范治新表示。
胜丰村地处浙江嘉兴乌镇、西塘半小时旅游经济圈,是一个河网密布、水系交纵、白墙灰瓦、傍水而居的典型江南水乡村庄。这里以秀洲农民画、糖糕板雕刻技艺和造船技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负有盛名,依托三大非遗特色打造文化研学基地和菱珑湾景区。“我们村里的民俗体验坊是各类研学活动的举办基地。其实,这里是由废弃的猪圈改造而成的,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胜丰村菱珑湾景区工作人员黄登月介绍道。
在嘉兴,吃上“旅游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村庄不在少数。来自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嘉兴市40个运营重点村累计接待游客1890万人次,业态经营总收入23.64亿元,运营收益对村集体贡献累计达4464.3万元,占比由2023年的15.34%提高至30.63%。另据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嘉兴3A级景区村庄接待游客135.78万人次、营收4087.5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59%、50.37%。
壮大发展力量 推动村庄“抱团”与村企合作
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庄单打独斗发展的力量有限,记者观察到,在嘉兴市,一些村庄逐步探索村与村“抱团”发展、村企合作的发展路子,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
在南湖区余新镇“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的稻来米大地学院内,正在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手工纸鸢制作活动,余新镇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纸鸢并在户外放飞,当纸鸢腾空而起,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如同初绽的花朵。
“余新镇跨域连片打造的‘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涉及余新镇长秦村、金星村、曹王村、普光村、永利村和凤桥镇新民村六个行政村,并将长秦庙浜自然村落作为片区展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核心样板区。”余新镇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片区已吸引多家新业态企业和个体入驻,如儿童户外乐园、宠物寄养乐园、乡野理疗馆、创意个性化瓷砖定制工作室和民宿等,且运营良好。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村庄“抱团”发展、链接农企和社会资源等方式,2024年,片区内6个村经营性收入在全区行政村中均列前15,村均经营性收入超260万元。
在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村委会东侧,一个个玻璃大棚拔地而起,远远望去,两层楼高的大棚时尚现代;走进去,还可以惊喜发现,这里地面干净、设备完善、设施整齐,犹如一座现代化工厂。这是博儒桥村占地86亩的现代农业共富大棚。
“陆联陆联,苦似黄连,博儒博儒,身在熔炉。”过去的博儒桥村是经济薄弱村,这句流传于当地的顺口溜是当时博儒桥村的真实写照。
如何让农民的腰包更鼓,让村集体的账本更厚?这几年,博儒桥村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博儒桥村采用“村集体+农户+运营公司”模式,打造了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吸引了一批公司入驻,还建起86亩共富大棚。
“共富大棚不仅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00万元,也给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2024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2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博儒桥村党委书记吴清江在说出这组数据时,语气中透出自豪。
新农人引领带动 让更多村民口袋“富”起来
夜幕降临,横港村“寻味”农家乐小院的灯渐渐亮起,老板娘马冬梅忙里忙外,为客人准备着晚餐。
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好了,游客来了,横港村的民宿和农家乐便有了萌芽的土壤。但当时,很多村民都还处于观望态度。2019年,马冬梅率先改建了自家房子,在村里开起了“寻味”农家乐,这也是横港村第一家由当地村民运营的农家乐。周末、小长假,屋前空地上会架起七八口大锅,酱鸭、白切鸡、野米饭……飘香十里,迎各方来客,马冬梅的农庄一餐最多可接待200多人。在马冬梅的带动下,全村已经开了16家民宿和农家院。
“直播间的观众们大家好,我手里的这盆花是‘朱顶红’,是我们直播间最热销的品种……”在位于天明村的浙江三只懒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直播基地内,两名主播正手捧绚烂的“朱顶红”,在镜头前全方位展示,细致入微地讲解挑选技巧,直播间内气氛热烈,转瞬之间,上百盆“朱顶红”便被抢购一空。
天明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花卉种植村,一直以来,吸引不少投身花卉产业的创业者在这里逐梦,浙江三只懒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90后”新农人李正平也是其中一人。“近年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一批年纪较大的花农种植鲜花的销路有限。我想到将直播带货运用到传统农业,主攻花卉电商直播,还可以帮周边的花农拓宽销路。”李正平表示。
一条80米长紫藤花长廊里,花簇如串串珠链,层层叠叠,从廊架上垂下仿佛一片紫色瀑布般恣意从空中倾泻……自2023年起,天明村与浙江三只懒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打造了“天明村紫藤花节”,累计创造近150万元经济效益。
李正平等一批新农人的加入,让天明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之路。近年来,天明村积极发展花卉直播电商,引进1家千万级、6家百万级花卉电商企业,花卉种植面积达1700亩。2024年,该村经营性收入为374余万元,同比增长20%。
原稿点击:51.7亿元里的强村“致富经”——浙江嘉兴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路径探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