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县域富民产业观察|莒南白茶:北方茶区的质效“逆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01:30:00    

在临沂客户端讯近年来,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的莒南县凭借白茶产业的崛起,成功实现从绿茶独大到白茶兴盛的华丽转身。从“南茶北引”的历史性尝试,到如今打造“莒南白茶”区域公共品牌,该县通过“南技北用”的战略“换挡”,不仅让北方茶区“逆袭”发展,更凭借前瞻的智慧抉择、科技的强力赋能与全链的深度融合,为北方茶区乃至全国茶产业蹚出一条质效提升与转型升级的“莒南路径”。

莒南县是北方最早实施“南茶北引”的县区之一。自1955年启动以来,经过70年的发展,茶园面积已达8万亩,年产茶叶4000吨,产值10亿元,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绿茶品质不仅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还被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然而,面对绿茶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比较优势弱化的现实,该县立足北方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于2020年率先提出战略转向——发展北方白茶。

战略的落地需要顶层的强力牵引。该县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接连出台《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实施意见》《“莒南白茶”品牌发展战略推介实施方案》等政策,从资金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县茶产业协会有效整合资源,让茶农们抱团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金融机构推出“茶易贷”等系列融资产品,为茶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白茶对工艺和原料的要求极高,“莒南白茶”如何突破技术瓶颈?答案在于科技赋能。该县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院校合作,成立白茶研究院,制定多项团体标准,为白茶生产提供规范指引。通过实施品种改良工程,引进福鼎大白、中茶108、中茶302等无性系良种,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推动茶园进行生态化、标准化改造,建设国家级茶叶标准园2处、省市级样板园55处,打造了“全国有机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标志着该县从“规模”向“质量”和“生态”跃迁,让“莒南白茶”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依托“云茶仓”项目,构建数字化仓储体系,实现茶叶从种植到仓储的全流程可追溯,提升产品附加值。

全链贯通则让“莒南白茶”在市场上占据优势。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鲁成银认定, “莒南白茶”具有“雪梨甜”与“花果香”的独特品质,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该县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建设,培育豌青及玉芽、环河、老子峪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推动规模化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莒南白茶”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各类名优茶评比中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335项,其中国家级86项、省级106项;被第十四届全运会列为官方指定商品,并入选10个国家驻华大使馆晚宴指定用茶,标志着“莒南白茶”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而北方国际云茶仓产业园的建设,则实现茶产品从饮品到食品、化妆品的延伸,覆盖吃、喝、用各环节。此外,依托茶溪川共富示范片区,建设集种植、加工、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推动“茶叶+旅游+文化+康养”融合发展,让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劳动变体验、产品变礼品,实现从“一片叶子”到“三产融合”; 通过引导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茶企与专业村建立帮扶关系等形式,带动村民增收,让茶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自开始做白茶以来,我们的茶叶采摘期从原来的9月延长到10月底,以往做绿茶、红茶时用不上的原料,现在都能‘变废为宝’,每亩茶园综合收益提高3000元以上!”洙边镇环河崖村村民刘景云说。

创新“南茶北仓、南茶北市”供应链新模式。该县同白茶标杆产区——福建福鼎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县域建立福鼎白茶北方公共仓、云南普洱交割仓储中心等,共同探索“南茶北仓、南茶北市”发展新模式。利用北方气候干燥的优势,建设北方国际云茶仓产业园,打造原料茶仓储中心,解决南方白茶储存难题;依托北方消费市场,推动白茶从高端礼品向大众消费延伸,并通过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扩大销售;创新“茶易贷”“云茶仓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破解茶企融资难题。目前,已有福鼎昌泰茶仓、福建奇古枝茶业、云南八角亭普洱、临沂豌青茶业等26家南北茶企签约入驻北方云茶仓,为莒南白茶的高起点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南茶北引”到白茶重地,“莒南白茶”走出了一条集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让北方茶区成功实现品质与高效益的“逆袭”,为“齐鲁粮仓”注入强大的茶力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作金 孙晓光 通讯员 张新健 邱翔

编辑: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