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蹴而就的企业,也没有一帆风顺的创业路。这一点,刘明亮作为28年间厂址4次搬迁依旧长盛不衰的西安永和豆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深谙其道。
“责中有责”一心扬大豆文化
1997年的冬天,来到北方的南方创业者刘明亮考虑到当时食品行业在城市供应方面的欠缺,他和他的合伙人经过数次市场调研之后,决定进入食品行业试试水。“我们说中国人食用豆制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证明这个行业是值得一试的。”刘明亮回忆起选择食品行业的初衷。

当时都是手工作坊,手工作坊有个最大的弊病,那就是卫生问题。尤其到了夏天,有些卫生环境差的工厂苍蝇满天飞,更有甚者老鼠也在地上跑,非常的脏乱。加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豆制品作坊中不乏一些黑心商贩还存在添加对人体有害添加剂的情况。“只有把食品的安全把握住了,人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刘明亮和他的合伙人便提出了弘扬大豆文化,一定要保证健康“绿色”的大豆。食品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现代城市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保障人身体的健康,以此为目标,刘明亮和他的合伙人从此踏上了铺满“大豆”的绿色之路。
创业初期如同每一个新兴企业,刘明亮和他的合伙人面临了诸多困难,其中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当时融资环境不佳,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这使得企业在起步阶段举步维艰。此外,食品行业对标准工厂化生产、技术和人才的需求较高,但当时行业内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这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刘明亮和他的合伙人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企业聘请了专业学者教授进行员工培训,通过提升员工技能和专业素质来弥补人才短缺的问题。其次,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成功落实了土地使用权,解决了厂房建设的难题。从最初的灯泡厂到鱼化寨工业园再迁至东郊一处厂房,直至今日的蓝田县十里铺村,土地使用权的解决这一举措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基础,还推动了企业的规范化发展。“你说真正的困难,每个企业都是难免的,但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勇于担当,做企业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老百姓负责。”刘明亮说。
“好中取好”竞争促行业发展
随着企业逐步站稳脚跟,市场竞争成为新的挑战,食品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有国内品牌的竞争,还有国际巨头的强势介入。面对这种情况,刘明亮和他的合伙人意识到必须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为此,企业严格把控生产流程,确保食品安全,并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其实每个行业都有竞争,你只要认真去做,把产品做好,把品牌维护好,竞争实际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刘明亮认为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竞争才有比较,那便是“好中取好”,整个行业才能得以发展。

如今,西安永和豆浆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拓展市场,以西安为中心,企业将产品覆盖到咸阳、宝鸡等周边城市,逐步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还建立起了完善的配送体系,现已拥有18条配送线,能够在两小时内覆盖西安市全境。这种高效的物流体系不仅保证了产品的及时供应,保证了当天生产、当天销售,真正的不含添加剂,达到绿色健康,还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在创业过程中,企业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创始人刘明亮认为,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员工的持续培训,同时,企业也意识到担当和责任的重要性。作为一家食品企业,保障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西安永和豆浆食品有限公司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而企业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也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未来,西安永和豆浆食品有限公司计划继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企业也在考虑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创始人刘明亮表示,食品行业是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朝阳产业,只要坚持创新和质量优先,企业一定能够实现长期发展。

从创业初期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到如今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西安永和豆浆食品有限公司在创始人刘明亮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逐步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还为陕西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刘明亮将继续带领西安永和豆浆食品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和质量优先的原则,为老百姓带去安心放心暖心的“绿色”豆制品。
本报记者 刘姚尧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