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财经述评|小米汽车致歉,极致性能营销背后的安全隐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7: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叶波

近日,小米汽车因对SU7 Ultra车型的“排位模式”解锁条件变更以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表述不清问题,在5月7日深夜发布官方回应并两次致歉,引发广泛关注。

多名车主反映,小米SU7 Ultra汽车更新1.7.0车机版本后,1548匹最大马力被锁定,车主需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否则仅能使用约900匹马力。

此限制引发小米SU7 Ultra车主不满,认为未征询意见和调研,侵犯了车主权利。有车主直指车企“单方面变更产品性能参数,既未征求用户意见,也缺乏充分市场调研,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

面对质疑,小米汽车回应称调整初衷是出于安全考量,但承认沟通工作存在重大疏漏。目前已暂停相关推送,并承诺4-8周内推出优化版本。同时针对前舱盖功能争议,宣布复刻原型车设计,为未交付订单提供改配服务,向已提车用户赠送2万积分作为补偿。

小米SU7 Ultra 图源:小米官网

作为民用领域罕见的1548匹马力性能怪兽,SU7 Ultra的动力参数究竟意味着什么?

记者采访了资深汽车自媒体博主王琪垲(@特费电)。他表示,这一数值相当于普通家用轿车马力的7-15倍,赋予车辆“火箭般的加速能力”。

小米官方数据显示,该车百公里加速仅需2.78秒,去年原型车更在纽北赛道创下6分46秒874的四门车最快纪录。

而就在今日,雷军通过微博透露量产版正在挑战纽北,再度引发车迷关注。

然而极致性能营销背后,巨大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王琪垲认为,在电车时代,大马力的获取门槛显著降低,“廉价大马力”正重塑汽车消费生态。过去,千匹马力超跑曾是富豪阶层的专属,其昂贵售价与进阶式的驾驶体验积累,让驾驶者在层层递进中建立起对速度的敬畏。而如今,电动化浪潮下,普通年轻人可能尚未熟练驾驭300匹后驱车,便能轻易拥有1500匹的性能怪兽。这种“跨越式”的马力获取,本质上是技术红利与消费平权的产物,但也带来安全隐忧——缺乏足够驾驶经验与速度敬畏的驾驶者,极有可能将高性能电车变为移动隐患。

“大马力车型的动力响应远超普通车辆,对驾驶者的操控技术、反应速度和风险预判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资深专家向潮新闻记者分析说,若未经特殊培训,普通驾驶者在遭遇紧急情况时,面对瞬间爆发的强大扭矩,极易出现车辆失控的危险状况。值得警惕的是,我国现行驾照体系并未针对高性能车型设置特殊准入门槛,持有普通C类驾照的新手,理论上就能驾驶百公里加速3秒内的车型。

小米汽车此次对SU7 Ultra的动力限制,可视为对大马力车辆安全风险的一次尝试性管控,但因沟通不畅引发用户不满。

同时,这一事件反映出大马力车辆在市场推广与使用中的矛盾:消费者追求高性能带来的驾驶激情,车企在满足需求时需兼顾安全,而目前相关法规、驾驶培训体系在大马力车辆监管上存在滞后。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车企、驾驶者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高性能车就像菜刀,菜刀不可怕,取决于用菜刀的人。”王琪垲表示,在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同时,必须将安全置于首位,平衡好性能与安全、用户体验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