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西朔州:固废包袱成财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07:09:00    

8月15日,山西(朔州)第十二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召开,同时“智汇山西”朔州站专家人才夏令营活动正式启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

朔州,位于山西北部,因煤而兴,也一度因煤而困。“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朔州年均生产原煤2亿吨以上,发电620亿千瓦时以上,但大量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的产生,曾让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山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滕朝晖告诉记者,面对环境压力,朔州将“生态立市”作为核心战略,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定位为绿色转型的突破口。

从“黑灰”到“青绿”,朔州的生态蜕变始于对污染的全方位治理,既聚焦工业源头,也守护山水脉络,构建起“蓝天、碧水、净土”协同推进的治理体系。朔州将大气污染防治融入工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以细节控污染、以技术促清洁。位于朔城区神头镇肖西河村的山西银丰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建成一座总建筑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的全封闭煤棚,棚内配备全自动消防、环保喷淋、雾炮降尘等先进设备,从根本上杜绝煤炭堆放产生的扬尘污染。同时,朔州大力推进煤炭清洁运输,鼓励企业采用公路转铁路或皮带运输方式,并积极推广新能源重卡。今年上半年,该市新能源运煤电动重卡保有量超过400辆,新能源替代成为朔州重工业企业减少气体排放、助力“双碳”达标的重要手段。

如果说治污是“守底线”,那么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就是朔州创价值的关键。在朔州晋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的实验室里,香菜、韭菜、薄荷等绿植在煤矸石转化的土壤中长势喜人。“我们研发的煤矸石生态基质,氮磷钾含量远高于普通花园土。”研发中心主任杨小荣说,这种基质不仅能用于蔬菜种植,还可适配盐碱地改良、矿山生态修复,甚至能作为有机无机复合肥、菌肥的特种基质,实现“一材多用”。

目前,朔州已形成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固废综合利用率从“十二五”时期末的不足40%提高到73%,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滕朝晖感慨地说:“朔州把千万吨级的工业固废包袱转化为绿色资源和财富,意义重大。”(经济日报记者 梁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