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泉州的名胜——开元寺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5 09:41:52    

座落在泉州城内的开元寺是其中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开元寺始建于公元六八六年,是由十多座古代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二塔等,规模宏大。

据说建寺前,这里原是一块桑园,一天这块桑园主人忽然梦见僧人向他讨地建寺,他感到十分为难,就故意刁难说,如能使桑园开莲花,就舍地为寺。

不料几天以后,桑园中桑树尽开莲花,于是一个寺院就在桑园中破土建了起来。最初这个寺叫莲花寺。

后来到了唐开元年间,因唐玄宗下令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念,莲花寺便改名为开元寺,至今寺内还有一株老干蟠曲的桑树,传说它当年也曾开过莲花,人称“桑莲古迹”。

寺的中心为大雄宝殿,雄伟高大,殿周围有九十四根各式各样的大石柱,殿后有两根婆罗门式浮雕青石柱。

殿内斗拱上附刻着二十四尊“飞天乐伎”,分两排成对排列。个个女神都长着双翅,手持类似唢呐、箫、铃等各种乐器,与敦煌的“飞天”很有些类似,但其发式、服装、姿态却别具风格,在我国占建筑中属罕见的艺术珍品。

大雄宝殿前平台基面上,还有七十二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很象埃及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据说这也是婆罗门教的遗物。

大雄宝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和藏经阁,建筑艺术水平极高。藏经阁楼上藏有万卷经书,楼下收藏着宋、元、明、清各代古钟十三口,大的比一个成人还高,其中有一口古钟的铭文中,还记载着泉州和台湾海上经济往来的历史,极有历史价值。

在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各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有巍然对峙的东、西石塔,法国有位考古学家参观了这两座石塔后,称其为“世界第一塔”。

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最初都是木塔,分别建于唐末和五代,到宋代均改筑为石塔。

据说东塔在改筑到第四层时,主持建造的两位中国僧人先后去世,于是一位在泉州讲经的印度僧人继续主持了这项工作,终于完成了石塔第五层的合尖工程。

因此这两座石塔的建筑,不仅充分表现了我国宋代的绘画和雕刻艺术水平,它还是古代中印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和标志。

当年繁华兴旺的泉州商港,给泉州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从这些古迹中,人们可以领略到当年泉州高度发达的社会文化的约略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