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具体包括以下情形: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的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的意外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
工伤鉴定一般应在 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具体而言,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专家组出现
工伤认定的申请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具体来说:1.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会
工伤复发的报销流程如下: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工伤复发后,应及时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工伤复发认定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原工伤认定决定书、工伤医疗诊断证明、病历等相关材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根据材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审核认定。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在工伤复发认定后,职工可与用人单位
工伤鉴定通常由 所在地区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进行。具体流程是,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之后,在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工伤相关事宜进行鉴定。因此,劳动者应去其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
工伤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给的一种职业伤害认证,是 工伤职工的证明,用于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证由工伤保险条例法规规定,由地方政府社保局申请办理。工伤证作为记载工伤情况、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凭证,在职工被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后,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发
工伤款的到账时间主要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工伤认定的进度、劳动能力鉴定的时间、以及单位的办事效率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和流程: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完成工伤鉴定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通常在1个月左右可以到账,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的办事效率。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在收到《工伤认定书》和相关医疗单据后,需
工伤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这是工伤认定的核心情形,要求伤害发生在工作时间内,且与工作有直接关系。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这指的是在工作开始之前或结束之后,从事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活动时所受到的伤害。在工
工伤结案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具体案件的复杂性和所选择的解决方式。以下是几种可能的结案时间:普通程序:若法院采用普通程序审理工伤案件,则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若案情复杂或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若还需延长,则需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因此,通过普通程序审理的工伤案件,结案时
工伤退休后的待遇主要依据工伤等级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具体如下: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三级伤残为23个月,四级伤残为21个月。伤残津贴: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